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五一黄金周:旅游热潮与经济复甦的双城记
  • 2025-05-06 18:25:15
  • 作者:曾晓辉
  •    

今年五一黄金周,中国内外旅游市场交出亮丽成绩单,折射出经济复甦的强劲动能。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全国出入境人次达1089.6万,年增28.7%,其中外国旅客增幅高达43.1%,显示入境旅游加速回暖。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人次突破3.14亿,消费额逾1800亿元人民币,夜间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然而,在这片繁荣背后,区域性差异与产业结构性矛盾亦浮现台面,尤其香港旅游业的「冰火两重天」现象,更凸显经济转型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50506182122.jpg 

(来源网络)

 

入境旅游复苏:文化吸引力与市场潜力

 

外国旅客大增111.5万人次,缅甸、韩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占比近六成,反映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旅游磁吸效应。此现象与免签政策放宽、国际航班恢复密切相关,但更深层原因在于「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升温。故宫、兵马俑等历史景点与地方民俗活动,搭配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效应,成功重塑「诗与远方」的国家形象。然而,入境游客数量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2019年入境游客达1.45亿人次),如何提升服务质量与文化体验深度,仍是长期课题。  

 

中国内地旅游:夜间经济点燃消费动能

 

中国内地旅游市场表现稳健,3.14亿人次的庞大流量创造1802亿元消费额,夜间文旅经济年增5.2%,印证「双循环」战略下内需市场的韧性。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升级趋势与「性价比需求」并存:高端文旅项目(如主题乐园、度假村)预订率爆满,但平价民宿与特色小吃街区同样人潮汹涌。这种「冰与火」共存的格局,反映中国消费者对旅游体验的多元化追求,亦呼应经济社会发展中「高质量」与「普惠性」的平衡需求。  

 

香港:黄金周繁荣背后的结构性隐忧

 

香港在黄金周期间迎来110万人次旅客,内地客群贡献逾七成。尽管零售业整体回升,但「旺丁不旺财」的困境未解:兰桂坊餐饮业营收激增四成,珠宝、化妆品销售亦亮眼,但服装、电子产品却陷入负增长。更值得警惕的是,假期后段消费力急速萎缩——零售业「旺三天冷两天」、酒店业商务区入住率腰斩等数据,凸显香港旅游业对短期客流的过度依赖。  

 

香港旅游业联会总干事徐英伟指出,本地旅游经济尚未建立起「长尾效应」,过度仰赖节假日爆发力,却缺乏常态化消费支撑。此外,内地旅客「穷游」现象倒逼业者调整策略:高档餐厅客单价持平,而平价食肆与伴手礼市场则成为新增长点。这种市场分化,实为香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如何从「过境购物」转型为「深度体验」,将决定其国际旅游枢纽地位能否稳固。  

 

热潮之后的冷思考

 

五一黄金周的数据亮丽,无疑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心针,但繁荣背后需警惕「复甦幻觉」。入境旅游的基础仍待夯实,中国内地旅游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完全释放,而香港更需破解「节日经济」与「日常经济」的断裂难题。未来,唯有通过政策创新(如跨境旅游试点)、服务升级(如智慧导览系统)、文化赋能(如非遗IP开发)等多维突破,方能将短期热潮转化为长期动能,在全球旅游竞争格局中占据先机。  

 

(全文完)

 

作者:曾晓辉,天体物理学博士、雕塑家,中华报业集团及中华时报传媒集团创办人。他于2000年创办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2012年创办《中华新闻通讯社》和《中华摄影报》,并于2017年在伦敦创办英国《中华时报》。他还是《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担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的教授与院长,同时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和世界监督学会会长,以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曾在中国大陆的相关机构(包括广州市政府、广州马会、广东省铁路监理、广东省演出协会、广东省南越国文化研究院)等担任高级职务。其艺术作品广泛分布于全球,已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