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吕国英:尧帝何禅让?
  • 2025-07-12 13:55:54
  •    

尧帝何禅让?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368

 

 

尧帝何禅让?孟轲典藏谜。

坦然非境界,若固有之极。

2018.05.09

 

哲光一束照千古:坦然非至境,自在若固有

 

吕国英先生的这首哲诗立意高远,语言凝练,以禅让为切入点,直指人心境界的至高层次。笔者试作以下赏析评论——

 

直叩千古谜题 首句“尧帝何禅让?”以设问开篇,直指上古禅让制的精神内核,超越权力更迭的表象,追问其深层道德与境界根源。

 

援引圣哲典藏 “孟轲典藏谜”点明答案蕴藏于孟子思想(《尽心下》舜“若固有之”典故)。孟子推崇的,是舜无论身处草野(饭糗茹草)还是君临天下(被袗衣、鼓琴),皆能安之若素、视若本然的心境。

 

颠覆常理认知 “坦然非境界”一语惊人。指出常人所理解的“坦然接受”(如禅让或被禅让)并非最高境界,仅为一种相对平和的状态,可能仍存刻意或勉强。

 

揭示终极境界 “若固有之极”是全诗核心与升华。“若固有之”化用孟子典故,意为“如同本来就拥有/处于此境一般”。“极”字强调这是极致境界。它超越了“坦然”,是一种无需调整、毫无滞碍、与本性完全融合的绝对自在。禅让或被禅让,于达到此境者而言,如同呼吸般自然,是内在德性与外在际遇的完美统一,毫无分别心与得失念。

 

立意深彻 诗作穿透历史事件表层,直抵心性修为的巅峰——“若固有之”的绝对自在之境。此境超越被动“坦然”,是主动与本然合一的至高德性。

 

用典精妙:精准援引孟子所述舜的典故作为“谜底”,以圣证圣,赋予“若固有之”哲学内涵,成为解答禅让精神与最高境界的关键密钥。

 

对比强烈“坦然”与“(若)固有(之)”形成鲜明层级对比,凸显后者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至高性。

 

语言极简:四句二十字,凝练如箴言。设问、点典、否定、揭示,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无赘语。

 

哲思隽永:诗作不仅评史,更映照今人。启示真正的境界非外在的从容淡定,而是内在与道合一、视一切际遇皆为本然具足的终极自在。

 

吕国英此诗以尧舜禅让为引,借孟子“若固有之”之典,犀利指出“坦然”尚非至境,唯有达到“视天下得失荣辱皆如固有”的浑然自在之境,方为心性修为的极致。这是一首深具洞见、直指心源的精妙哲诗,彰显了东方哲学对内在境界至高层次的深刻洞察。

 

吕国英 简介

图片1.png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十余部、艺术评论上百篇,撰著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