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腾冲行札记:玉痕未竟
  • 2025-07-17 09:05:45
  • 作者:曾晓辉
  •    

快十年,仿佛只是指尖漏下的一捧沙。2016年春城昆明初晤罗福弟先生,彼时他沉浸于精木良工的世界。其轩室一隅,静卧一块青玉雕成的足形,拙朴憨然,却似踏着无声的跫音,轻轻叩响我心扉。罗先生眼含笑意,洞烛幽微,竟将此“玉足”慨然相赠。它便随我渡海,安驻于铜锣湾工作室一隅,成为时光长河里一枚温润的锚点。


微信图片_20250717090151.jpg 


此番西行,直抵滇西极边之地腾冲,本意只在温泉涤尘,山水静心,不欲搅扰尘缘。然临别腾冲,重返昆明前夜,子时寂寂,心绪如雾,终是向罗先生轻递一语。微信那头,他问:“先生今在何处?”答曰:“腾冲。”竟闻一声轻快的“掠呀!”他续道:“我也在腾冲!早已搁下木艺,潜心翡翠了。明日我来接您。”

 

缘分如藤,缠绕出奇妙的经纬。翌日午后,官方酒店大堂,故人重逢。清茶氤氲,雾气袅袅,漫漶开别后十年的光影。随后,他引我们踏入他如今的天地——一方沉淀着岁月与灵光的翡翠工作室。晚膳则以腾冲本地滚沸鲜香的鱼火锅,佐着旧雨新知的融融暖意。

 


茶汤温润,罗先生语调和缓,带着对过往的虔敬:“腾冲,古称腾越州。世人皆道‘玉出云南’,识玉者莫不首推‘玉出腾越’!”他目光悠远,似穿透历史烟云,“此边城虽不自生翡翠,却是缅甸璞玉踏入华夏大地的咽喉与心脏,六百载春秋流转,集散、切磋、贸易于此生生不息。缅甸北境,雾露河(乌龙河)奔流于帕敢、龙肯、会卡的崇山之间,那是翡翠的母土。然是腾冲的先民,倚地利之便,驱无畏的马帮驮队,循着那条被血汗与期盼磨亮的‘翡翠之路’,穿越瘴疠横生的野人山(克钦山区),跋涉于高黎贡山的云遮雾绕,将一块块裹着神秘皮壳的山之精魄,自遥远的矿场负回腾越。”言毕,他引我们穿过珠光宝气的厅堂,步入一处幽邃的“秘境”——那是腾冲翡翠老料的圣殿。

 


目光所及,老料或卧或立,形态天成,皆披覆着岁月凝成的厚重包浆,流淌着内敛沉静的光泽。皮壳多呈深沉的黄褐、赭石,乃至浓墨般的黝黑,这是时光、空气与无数双手掌摩挲对话的古老契约。其上,或有早已板结、颜色深沉的缅甸矿区红土,如异域山峦的封印;或有细密如龟裂大地的纹理,是地心脉动的永恒刻痕;更有些,皮壳被历代腾冲玉商、马帮汉子的汗水与油渍浸润得温润如玉,泛出琥珀般的柔光——那是人与石在漫长旅途中相互依偎、共同呼吸的‘包浆’,是穿越时空的体温。罗先生指尖轻抚一块表皮如千年古树皴裂的料子,滑过一道深邃的凹槽:“瞧这‘老坑’的紧实,这皮壳的沧桑,这若隐若现的‘松花’斑点,皆是岁月亲授的密码。此间老料,不少正是当年马帮穿越‘鬼门关’般的野人山与高黎贡,九死一生方运抵腾越的遗珍。”它们的存世、流转与守护,便是‘玉出腾越’这煌煌史诗最坚硬、最无言的金石之证,是这条横跨国境的血脉最古老的搏动。


微信图片_20250717090212.jpg 


步入后院的加工车间,空气里弥漫着砣轮旋转的低沉嗡鸣与湿润石粉的微尘气息。目睹那些来自缅甸深山、或新采或历经风霜的原石,在匠人专注的目光与沉稳的手势下,如何被砣轮温柔而坚定地亲吻,一层层褪去粗犷的皮壳,如同剥开重重迷雾的时光之茧。水流轻抚玉面,带走石屑,显露出内里冰魄般的莹绿、澄澈如水的透亮,或是梦幻的紫罗兰霞光——这是一场庄严的苏醒仪式,一次生命的华丽蜕变。在这里,来自异域的矿石,经由腾越匠人世代相传的心诀与指尖的温度,完成了从混沌顽石到天地灵物的涅槃。历史的老料与当代的匠心,在此刻水乳交融,碰撞出温润而永恒的光晕。


微信图片_20250717090215.jpg 


茶叙阑珊,罗先生再次赠玉。掌心所承,乃一尚在雕琢途中的半成品。形态已具风骨,线条流畅却尚未经细砂打磨出柔润,部分皮壳与切割的原始肌理清晰可触。它温良地栖于掌中,暖玉生烟,粗粝与细腻并存,宛如一段凝固的时光,一部等待句读的史诗,一句意蕴深长的禅偈。它的沉默,胜过万语千言——一端系着十年前那只“玉足”的缘起,一端指向与这翡翠重镇、与故人罗先生之间,那仍在笔走龙蛇、远未题跋的命运长卷。


微信图片_20250717090219.jpg 


这蕴藉于掌的半琢之玉,沉静如深潭,仿佛凝结了奔腾的岁月之河。腾冲的老料,深眠于大地幽暗的子宫亿万年,复又在百年的马帮铃响、滇缅商道的尘埃与汗水中辗转流徙,跨越地理与文化的疆界,最终抵达这“玉出腾越”的命定之地。直至今日,在砣轮不倦的低吟浅唱里,它才渐次吐纳灵魂深处那惊心动魄的翠色光芒。每一次落砣,每一道磨痕,都是光阴与匠魂的叠唱,是自然伟力与人文精粹的深情对话,更是那条蜿蜒于中缅山水之间、流淌着财富、勇气与梦想的翡翠之河,在血脉深处的潮汐涌动。人生逆旅,行至半程,岂非亦如一块来自时空深渊的璞玉?棱角被世途的风霜雨雪悄然抚平,光华在寂寥的隐忍与等待中默默蕴积。命运如同一双无形却精准的手,执掌着名为“经历”的砣轮,以悲欢为冷却的清泉,以岁月为精研的细砂,将我们的心魂反复琢磨、砥砺。罗先生从方寸榫卯的家具天地,转身投入浩瀚翠海的波澜壮阔;我在维多利亚港湾的都市律动与极边之城腾冲的地热氤氲间穿梭往复,这轨迹,岂非正如手中这块诞生于缅北莽林、在腾越匠心下焕发第二生命的玉石?被无形的刻刀雕凿,向着更通透、更坚韧的澄明之境跋涉。人生之工,行行重行行,未终,亦未竟。

 

指尖轻触玉石上那些深浅不一的未竟刻痕,如同抚摸着时间老人粗粝而温暖的掌纹,亦仿佛触摸着那条被无数马蹄、脚板与梦想踏实的,连接着雾露河矿坑烟火与腾越解玉作坊灯火的古老商道。终有一刻,那永不停歇的岁月之轮,会将沉淀于我们灵魂深处的韧劲与温润一并打磨显影,如同深藏腾冲的老料,在千百年的沉寂后迸射出摄人心魄的生命华彩——这掌中未竟的玉痕,正是生命行旅最深邃的隐喻:我们都是行走在雕琢途中的活玉,向着内在那片不可言说的澄澈之光,且行且琢。玉痕未竟,恰似人生长行,其真味不在抵达,而在那永无止息的琢磨本身,在于暗夜中依然心向光明的可能——亦如那条跨越山河、连接异域与故土的翡翠之路,纵使千难万险,其灵光终将烛照人间,亘古不灭。

玉痕未竟,行者无疆。


微信图片_20250717090221.jpg 

 

兹依《腾冲行札记》之精魂,谨奉七律一首,融十年故谊、滇缅玉缘、未竟哲思于八行之中:

 

《七律·腾冲晤玉》

 

滇西偶遇故人惊,玉足十年渡海行。  

驮铃古道穿云岫,翠魄深岩带月耕。  

砣转三生痕未竟,璞藏万象意初萌。  

汤泉濯尽风尘色,万壑清辉照骨明。

 

2025.7.16夜于腾冲官房大酒店

 

作者:曾晓辉,天体物理学博士、雕塑家,中华报业集团及中华时报传媒集团创办人。他于2000年创办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2012年创办《中华新闻通讯社》和《中华摄影报》,并于2017年在伦敦创办英国《中华时报》。他还是《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担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的教授与院长,同时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和世界监督学会会长,以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曾在中国大陆的相关机构(包括广州市政府、广州马会、广东省铁路监理、广东省演出协会、广东省南越国文化研究院)等担任高级职务。其艺术作品广泛分布于全球,已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