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思难逮思缠念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559)
艾 慧
游思难逮思缠念,漫夜无梦夜愁眠。
春晓问早晓君叹,象瑞幻渺瑞谁年?
2024.02.07
复字见天地,回环藏玄机
——吕国英哲诗《游思难逮思缠念》中的循环与超越
吕国英先生的四行哲诗,将汉字的复沓之美演绎为哲学的循环之问。每一个重复的字符,都不仅是修辞的巧技,更是思想的重重镜像,映照出人类认知中的永恒困境与超越渴望。
“思”之重复,是意识深处的缠绕与追逐。前一个“思”是心念的游走,后一个“思”是对念头的反思——诗人以二字相叠,勾勒出人类自反性思维的迷宫。“夜”字重现,则延长了时间的维度,让无梦的夜晚成为思想者的修行场,黑暗不再是遮蔽,反而成为灵光初现的幕布。
“晓”字的语义流转尤见匠心。从自然之晨光到心灵之觉醒,诗人用一字双关打通了天人之际。而“瑞”的复现更将诗意推至玄远:前一个“瑞”是众生追逐的外在幻象,后一个“瑞”则是对真理本身的质询——祥瑞何在?何年为瑞?此问已然超越具象,直指人类对确定性追求的本体论困惑。
这二十八字犹如精密的哲学装置:重复的字词是咬合的齿轮,推动着思辨的运转。每一个复字都是入口,引领读者从文字平面潜入哲学纵深。在字与字的回响间,我们听见了汉语的诗性智慧——文字不仅是意义的载体,其形式本身就在言说。字词的循环往复,恰似思想的生生不息,最终在方寸诗行中构建起一个自足而开放的宇宙。
吕国英此诗,可谓以最中国的诗写形式,叩问最永恒的哲学命题。复字非炫技,而是证道;回环非游戏,而是修行。在这文字筑就的思辨之环中,我们照见自己,也照见天地。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