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1335天:小型自爆「无人车」曾迫俄军举白旗 重塑乌克兰战局
  • 2025-10-21 18:03:05
  • 作者:中时
  •    

编按:随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进入第4年,迄今,仍未见停歇迹象,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继续共同推出专题,以飨读者,从各个方面探讨,让大家了解俄乌战争怎么发展、结局如何和这个21世纪的重大事件。

1-14.jpg

俄罗斯总统普京无视全球谴责和多国制裁,2022年2月24日迳行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殊军事作战,开启战争,引发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欧洲最为惨烈的战争,它不仅涉及乌克兰的存亡与俄国的命运,也被视为一场民主与专制的决战,战争导致双方上百万人死亡,并引发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危机。普京亲自指挥部署的这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已经进入第1335天。

一輛無人車和一架FPV無人機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作業。(路透社).jpg

一辆无人车和一架FPV无人机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地区作业。(路透社)

2025年10月21日最新进展:

战况

赫尔松地区国家行政部门在Telegram上发文称,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赫尔松地区发动了数次攻击,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伤。

据路透社报道,官员称,俄罗斯对乌克兰切尔尼戈夫边境地区的袭击导致乌克兰北部部分地区停电,其中包括已退役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外的主要城镇。

乌克兰空降部队第7军在Facebook上发文称,俄罗斯一支突击队在最近几天对乌克兰波克罗夫斯克市的袭击中杀害了几名乌克兰人,但没有提供更多关于死亡人数或袭击发生时间的细节。

乌克兰私人能源公司DTEK在Telegram上发文称,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一座选煤厂发动了攻击。

别尔哥罗德州长维亚切斯拉夫·格拉德科夫在Telegram上发文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边境地区的亚斯涅佐里村并造成两人死亡。

2025-年4-月10-日,烏克蘭士兵在烏克蘭頓內茨克地區前線城鎮波克羅夫斯克附近發射了一架偵察無人機路透社.jpg

2025 年4 月10 日,乌克兰士兵在乌克兰顿内茨克地区前线城镇波克罗夫斯克附近发射了一架侦察无人机(路透社)

小型自爆「无人车」曾迫俄军举白旗 重塑乌克兰战局

今年夏天,俄军从掩体探出头来,手持潦草写着「我们想投降」的纸板,接着手无寸铁走出,连防弹衣都没穿。这不是虚构情节,是乌克兰满载炸药的「无人车」接棒无人机,再次剧烈改变现代战事。

几周以来,虽然乌克兰军队频频进攻,俄军仍坚守哈尔科夫(Kharkiv)一片狭长树林。当装满138磅炸药的小型无人车出现在俄军掩体之外,俄军知道没有胜算。

执行这项任务的第3突击旅指挥官表示,俄军6月向这台无人车投降的事件,代表乌克兰首次在这类装置助攻下,收复阵地及俘虏战俘。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透过检视第3突击旅提供的画面并采访参与攻击的指挥官,今天以长篇报导重现6月的攻击过程。

无人车迅速重塑战场格局、降低兵损

指挥官们表示,这项任务由第3突击旅的无人机机组人员和地面部队执行,协助乌克兰夺回哈尔科夫战略要地,同时也确保乌克兰士兵的生命安全。

华邮指出,地面无人载具一度稀缺,如今迅速重塑战场格局,不仅用来补给与撤离前线部队,也直接参与攻势。虽然乌俄都在部署这类机器,但乌克兰正在设计能减少伤亡、保全国家有限人力的型号,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人数远多于己的敌军。

无人车价格因尺寸大小而异,但比火砲更实惠、更精准。6月任务中使用的型号造价约为1500美元(约新台币4万5888元)。

俄罗斯全面入侵已将乌克兰转化为未来战争的试验场。前线部队对无人载具的需求日增。无人车靠轮子或履带移动,并像无人机一样由无线电讯号控制。尺寸从比微波炉还小到足以搭载多人。

乌克兰最高指挥官指出,从8月到9月,无人车在前线完成的任务数量几乎翻倍。

乌军希望这些机器人能承担更多基本的前线任务,让士兵免于进行地面作战中更危险的工作。2022年来,乌克兰兵损重大,长期也难以招募更多兵员。

國總統川普(右)17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在白宮會談。.jpg

川普(右)17日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左)在白宫会谈。

无人系统助乌军夺回东北前线阵地

乌克兰的一些无人车配备遥控机关枪,可接近俄罗斯阵地,为地面部队开路。第3突击旅6月行动使用的无人机则可投掷炸药。

在俄罗斯的进攻迫使乌克兰军队撤出东北前线的两处阵地后,乌军在两周内多次试图夺回阵地,但都以失败告终。

指挥官们表示,截获的通讯显示,驻守该阵地的俄军受过精良训练并在策划攻击。他们看见俄方无人机为其投放物资,确保补给充足。

6月初,当地乌军接到新命令:使用无人车摧毁敌人的藏身基地。

3人小组花了数小时查看阵地的监视器画面和情报,并在平板计算机上起草作战计划及备案。他们知道,任何无人车都必须从距离几英里外的掩体出发,穿越田野、聚落与树林,才能抵达俄军位置。

由于这些装置本身不配备摄影镜头,操控无人车的士兵只能仰赖在上空巡航的空拍无人机提供的实时画面。

邻近部队会先以载弹的空中无人机攻击俄军阵地。地面无人载具则会慢慢驶入掩体并把自己炸毁,必要时还会发动后续攻击。

随后,地面部队将推进数百码到达阵地。在这场寸土必争的战争中,这是重大胜利。

任务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乌军回忆,无人车朝俄方阵地驶去。然后如计划进入掩体内引爆,产生巨大爆炸。乌方焦急地盯着荧幕寻找俄军动静,但一无所见。

他们又准备了第2台装炸弹的无人车驶向已受损的俄军阵地,并再次由一架载弹无人机撞击掩体入口的路障。无人车则停在入口外几英尺处。

就当侦察无人机在上空盘旋,无人车蓄势待发,准备引爆时,一名俄罗斯士兵从掩体探出头来,手持投降纸板。盘旋的无人机朝这名俄军下降以示理解讯息,之后倾斜机身,指示他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随后两名俄军从掩体走出,手无寸铁,甚至连防弹衣都没穿,各自抓着纸板的一侧。

飞行无人机引导着俄军沿着乡间小路走,直到他们来到等候的乌克兰军队面前。乌方命令他们趴下,并将其俘虏。

附近的乌克兰下士菲尔 (Phil)原本正准备上阵。但随着俄罗斯士兵投降的消息传来,他意识到无人车刚刚替他完成任务。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简直不敢相信,以为被耍了」。但后来他被告知:「你们哪里也别去;任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我们甚至不必去前线承担风险」,菲尔说。

金融时报:川普促乌接受俄条件终战 以免被毁灭

英国「金融时报」今天援引数名知情人士说法报导,美国总统川普17日在白宫强力要求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接受莫斯科提出的「终战」条件,否则乌克兰就要被俄罗斯总统普丁「毁灭」。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Donald Trump)与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17日在白宫的会谈多次演变为大声争执,川普「一直咒骂」,期间还把标记乌克兰境内交战前线的地图丢在一边,强力要求泽伦斯基将整个乌东顿巴斯(Donbass)地区让给普丁(Vladimir Putin),尽管俄军至今仍未完全控制当地,且进展有限。

一名了解会面情况的欧洲国家官员告诉「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川普提到,他对一再看到画有乌克兰境内交战前线的地图真是「受够了」。川普说:「这条红线,我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在哪里,我从来没去过。」

与泽伦斯基会晤前,川普曾与普丁通话约2.5小时并规划在匈牙利举行实体会谈。双方也再度谈及一旦乌克兰战争结束,美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前景有多么可观。

知情人士表示,川普17日在白宫多次呼应、重申普丁的论点,包括告诉泽伦斯基,根据普丁的说法,在乌克兰发生的不是战争,而仅是「特别行动」。川普强调,泽伦斯基有必要和普丁达成交易,否则就得面临毁灭。

据知情欧洲官员透露,川普警告泽伦斯基,乌克兰正在输掉战争,而只要普丁有意,「他(普丁)就会毁掉你」。川普并花许多时间对泽伦斯基「说教」。

「金融时报」报导,尽管川普后来认可冻结既有前线的停战方案,川普与泽伦斯基充满火药味的会谈可谓反映了川普的反覆无常,以及川普愿意支持普丁的极端要求。

在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激进武装组织哈玛斯(Hamas)达成「停火」后,川普的注意力再度转向乌克兰战争。泽伦斯基试图说服川普向乌方供应「战斧」(Tomahawk)长程巡弋飞弹,但川普终究拒绝这么做。

尽管不少分析曾认为川普对普丁已快要失去耐心、转而更愿意增加对乌克兰的支持,知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在17日的会谈,川普屡次几乎是一字不差重述普丁论点,无论这些论点是否有违川普本人不久前的发言。

举例而言,川普近日曾公开向普丁喊话,敦促他尽快上谈判桌,因为俄罗斯「经济快崩溃了」,但在17日的会谈,川普改口称俄罗斯「经济好得很」。

白宫和乌克兰总统府尚未回应「金融时报」的评论请求。

乌克兰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说,普丁了解,不战就出让顿巴斯,这对乌克兰多数民众而言是无法接受的条件。普丁的真正目的因此可能是藉由刻意提出乌方明显难以接受的条件,进一步削弱乌克兰社会的团结。

政治与外交

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本周一在白宫谈到乌克兰人在战争中的前景时表示:“他们仍然可以赢”,但他补充称,“我认为他们不会赢”。

根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通话摘要,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与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进行了交谈,讨论了如何「根据川普的愿景来推动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的持久解决方案」。

俄罗斯立法者起草了一项法律,规定任何涉及未成年人破坏活动的人都将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将此类罪行的刑事责任年龄门槛降低至14岁,理由是来自乌克兰和北约国家的威胁日益增加。

布达佩斯会谈

法国总统马克宏在斯洛维尼亚告诉记者,乌克兰和欧洲国家应纳入川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丁即将在匈牙利举行的会谈。

马克宏表示:“从他们讨论乌克兰命运的那一刻起,乌克兰人就应该参与谈判。从他们讨论影响欧洲人安全的问题的那一刻起,欧洲人就应该参与谈判。”

马克宏也表示,乌克兰的盟友——所谓的「自愿联盟」——正计划于本周五在伦敦召开会议,而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也将出席。

泽伦斯基在周一告诉记者,他希望被邀请到布达佩斯参会,无论邀请是「以我们三人会面的形式,还是所谓的穿梭外交」。

武器

泽连斯基表示,他的国家仍在“与美国合作”,以确保获得“所需数量的爱国者系统”,他还表示,他在最近访问华盛顿特区时与军火公司进行了交谈,并且需要得到“华盛顿政治层面”的支持。

评论

乌克兰并不需要类似北约第五条的保障

马克西姆·斯克里普琴科

近几个月来,一个新的基本理念在欧洲和美国关于乌克兰的辩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类似北约第五条」的保障。今年3月,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率先提出了一项受《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启发的机制,而第五条规定在成员国遭受袭击时采取集体行动。美国总统川普的团队随后于今年8月在北约之外推行一项美国式的「类似北约第五条」的保障。今年9月,法国总统马克宏在巴黎召集26个欧洲伙伴国,承诺建立战后“安抚部队”,以此作为这一转变的最终定论。

这些提议听起来可能令人安心,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一个我们面临夜间无人机袭击、海上界限模糊以及关键基础设施持续承压的世界里,在没有北约机制的情况下重复北约的言论,将会使乌克兰暴露在危险之中,欧洲也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安全。

俄罗斯在北约领土内的活动已从罕见情况变为例行任务。今年9月10日,在对乌克兰进行更大规模的打击期间,有超过20架俄罗斯制造的无人机闯入了波兰领空;北约战斗机击落了构成威胁的无人机,而波兰也因此启动了北约第四条——该条款允许北约成员国在发生威胁时进行磋商。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丹麦在多次发现侵入的无人机后暂时关闭了几个机场。几天后,法国水兵登上了一艘油轮——该油轮被怀疑属于与俄罗斯存在关联的“影子舰队”,并参与了无人机干扰行动。

德国也报告称,有无人机协同飞行并飞越了一座炼油厂、一座造船厂、一所大学医院和基尔运河。同时,在波罗的海对岸,海底电缆和能源线路数月来遭到的破坏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这些事件都很严重。然而,它们都没有明显突破北约第五条规定的集体防御的法律门槛。

而这正是「北约式」保障的核心问题。北约第五条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确立了对北约任何一个成员国的攻击就是对北约所有国家的攻击的原则,但它仍然需要一个政治进程——首先要进行磋商,让每个盟友自由决定如何应对。这条规则是为应对明显的侵略行为而制定的:在边境部署军队;舰船越界开火;战斗机攻击领土。

而如今的现实却有不同。从乌克兰境外发射无人机、在夜间入侵盟国基础设施,或由船只切断光缆,这些行为都应略低于正式门槛。如果北约第五条的翻版不处在北约的统一指挥范围内,没有常驻的盟国存在,也没有针对乌克兰的预先商定规则,那么,它将比原来的版本更加缓慢和无力。

在考虑为乌克兰建立安全机制时,北约盟国需要认识到,乌克兰不再是安全的消费者,而是安全的贡献者。在波兰事件发生后,盟国开始寻求让乌克兰提供反无人机技术。乌克兰专家已被派往丹麦,分享融合传感器、干扰和使用低成本拦截器的策略。

北约领导人现在公开表示,欧洲必须学会如何在不发射耗资数十万欧元的飞弹的情况下击败这些廉价的无人机。这是一个显著的转变:乌克兰不仅获得了保护,它还在参与保护的建设。

乌克兰的盟友还需要记住1994年发生的事。根据《布达佩斯备忘录》,乌克兰放弃了世界第三大核武库,以换取包括俄罗斯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政治「安全保证」。但这些保证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014年,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并在顿巴斯地区挑起战争,同时也否认其军队驻扎在那里,并使用没有佩戴徽章的士兵来制造混乱。即使乌克兰当时属于北约成员国,这种模糊性也会引发人们对北约第五条是否适用的质疑。在2022年,俄罗斯公开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

显然,无法执行的承诺和关于门槛的争论并不能阻止一个铁了心的侵略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能够自动触发行动的保证,而不是那些一时引起争议的声明。

真正有效的是,在对付低于门槛的攻击者的关键问题上,制定一个比北约第五条更严厉的一揽子计划:时间、自动化程度、存在感、情报和生产。

首先,需要有自动触发机制。一个经法律批准的「如果-那么」机制应在满足以下明确条件后的数小时内启动:来自某个国家的无人机或飞弹从外部进入乌克兰领空;大规模无人机入侵边境地区;针对特定关键基础设施的破坏性网络攻击或破坏活动。初步方案将包括军事措施和严厉制裁。磋商将调整应对措施,而不是决定是否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需要建立联合空中和海上防御体系,将乌克兰领空及附近海域视为作战区域。盟国需要保持持续的机载雷达和海上巡逻覆盖;融合从低空到高空的传感器;授权在商定的走廊沿线击落无人机的规则;将电子战、定向能和射频工具以及低成本拦截器与传统的地对空飞弹相结合。这项测试是经济性的:欧洲必须让俄罗斯的无人机攻击对莫斯科来说代价高昂,而不是对欧洲自己来说代价高昂。

第三,必须有明显的存在和随时可用的后勤保障。在达成停火协议之前,盟国需要建立前线后勤:在波兰和罗马尼亚设立弹药、备件和维护中心,并建立通往乌克兰的空中桥梁。在达成停火协议后,他们可以透过乌克兰港口和机场轮调多国部队、防空部队、海上巡逻队和工程师。其目的并非建立永久基地,而是确保任何新的攻击都能立即波及多个国家的首都。

第四,需要建立情报协议。盟国需要从临时共享转向与乌克兰建立机构性安排,将卫星、讯号、开源和战场传感器整合到通用的近实时产品中。快速溯源至关重要:自卫权依赖你能够证明什么,而威慑依赖对手知道你能够快速证明这一点。

第五,需要建立生产协议。多年期资金应用于在乌克兰共同生产无人机、防空零件和砲弹,并与欧洲和美国的工厂合作生产乌克兰和欧洲仍缺乏的高端系统。盟国应承诺购买乌克兰的大规模部署系统,并将保障与合约产量而非公报挂钩。空弹匣只会产生空头支票。

这些措施并非照搬北约第五条的字面意义。它们将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应对不同的威胁。欧洲近期在波兰领空、德国造船厂、丹麦机场以及波罗的海的经验表明,对手可以施加持续压力,而不会触发对「武装袭击」的经典定义。

如果乌克兰只接受「北约式」的措辞,那么它将在北约之外继承同样的缺陷。如果乌克兰及其合作伙伴锁定自动响应、共享空中图像、可见存在、实时情报以及与时俱进的工业基础,那么它们将构建更为强大的保障:一个在当今世界而非过去世界中都行之有效的保障。

(本文仅表达作者个人观点,并不反映中华新闻通讯社与中华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