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届赛博东方音乐节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成功举办AI与音乐跨界对话
  • 2025-09-03 12:03:40
  • 作者:陶惠敏 于思阳
  •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 9月3日讯(记者 卢少芳  作者:陶惠敏 于思阳)近日,第一届赛博东方音乐节(Cyber Eastern Music Festival)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微信图片_20250903110723_68_136.jpg

本次活动以“赛博东方:AI解构与重生”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学者、音乐科技公司代表、作曲家及音乐爱好者,展开一系列前沿学术研讨、技术分享与创新音乐展演。

本次活动由《音韵知行》主办,携手《Sinouveau Arts Collective 》、《AI音乐交互社区》(AIMID)及《East 2046联动音乐科技》等领域前沿力量联合举办。

活动于英国时间下午2时正式启动,由《音韵知行》协会负责人于思阳致辞拉开首届赛博东方音乐节序幕。随后,两场学术演讲通过线上方式展开。

中国科协首席科普专家,元宇宙应用场景技术研究主任,潘志庚教授首先发表题为《元宇宙场景中的音乐自动生成》的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音乐内容生成的技术路径与艺术可能。紧接着,美国作曲家、著名东北大学教授、第50届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ICMC)执行主席,安东尼·保罗·芮笛诗(Anthony Paul De Ritis)教授带来《作曲与人工智能音乐》的分享,从创作实践与美学角度分析AI如何重塑音乐写作的过程与边界。

现场气氛热烈,线上和线下参与人员都踊跃与专家教授提问交流。随后,活动进入AI音乐企业分享环节。AI音乐公司Musc Ai、音乐软件Orb以及澳洲AI音乐联盟先后登台,展示目前可用于创作、制作与表演的先进AI工具与平台,体现科技与音乐结合在实际应用中的快速发展。随后的圆桌讨论,紧紧围绕以“AI音乐让音乐人何去何从?”为议题进行线上线下讨论,嘉宾踊跃参与。与会者就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传统音乐创作、音乐人如何适应技术变革、版权与伦理问题等展开激烈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


当晚七点,紧接着的是一场以“AI音乐交互的视听盛宴”为主题的盲盒音乐会,各种乐器演奏出的美妙绝伦的音乐将活动推向高潮。音乐家阵容团队不仅有著名作曲家邓垚,白栋梁支持,还有多位中英音乐家倾力演出,青年钢琴家于思阳,马可,田雅伊,纪泽坤,青年女高音张伊伊,大提琴家Chris Hedges,青年作曲家周铁博士,著名京昆人王蔚,青年琵琶演奏家刘雯斐,曹煜迪,赵小羊,古琴音乐人Elaine,古筝演奏者Gracia ,笛子演奏者朱新宇,青年歌手Shirley 和谢萌等演员,奉献了精彩的表演。知名艺术创作者李璐含、李尚雨联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东方传统乐器的深度融合,探索了传统音乐在数字时代的全新表达方式。

从对传统旋律的解构与再创造,到人工智能生成全新音效与视觉场景,这场音乐会为观众带来了一段跨越音乐与科技界限的奇妙之旅。本场音乐会特意采用盲盒音乐会形式,融合古琴、琵琶、古筝、笛子、声乐艺术歌曲与钢琴音乐,结合人工智能实时生成与视觉投影技术,打造出一个既根植于东方美学又充满未来感的赛博朋克艺术空间。视觉设计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通过当代数字艺术手法重新诠释古代意象,为观众带来多重感官体验。

整场活动于晚间九点半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不仅为全球AI音乐研究者、开发者与艺术家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也标志着音乐与科技交叉融合进入一个更为系统化、国际化的新阶段。此次音乐会主要策划人之一于思阳在音乐节结束致辞说到,赛博东方音乐节是一次新的尝试,我们希望将不同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期望可以突破艺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边界,未来有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继续推出更多聚焦于音乐创新与科技融合的项目。

在音乐会结束后,本报记者对本次音乐会核心团队进行了专访。多位成员表示,团队致力于推动音乐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重点关注技术应用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并探索人类对音乐“真实”的接受边界。团队借助人工智能生成旋律、节奏、歌词及影像,通过多模态技术与现场真人表演实时互动,增强舞台表现力。他们希望以探索者和先行者的身份,不仅引发业内对AI音乐的思考,也推动公众和媒体提升对AI音乐的认知与分辨力。

主创团队认为,随着技术发展,人类创作与AI创作的界限将逐渐模糊,最终实现和谐共存。他们将持续探索AI为音乐家带来的积极影响,鼓励更多音乐人运用科技辅助创作,拓展音乐表达的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50903110726_70_136.jpg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