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风擎天地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528)
艾 慧
纵风擎天地,横雨贯四时。
御光慢岁月,洞维腾八极。
2024.06.10
“元诗”之妙
——吕国英哲诗《纵风擎天地》精赏
吕国英先生这首诗非常震撼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时空的诗,它本身就是一场进行中的时空操作。
语言的粒子对撞机
诗人将“风”“雨”“光”这些古典诗词的常见粒子,放入现代哲学的“对撞机”中,让它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碰撞。于是,“风”不再是“吹拂”,而是“擎举”;“雨”不再是“降落”,而是“贯穿”;“光”不再是“照耀”,而是被“驾驭”。这场对撞产生了全新的意义粒子,既刷新了古典意象,也软化了现代科学概念的硬度。
主体的终极演化
诗中的“我”(诗人/人类精神)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身份跃迁——
纵风擎天地:我是巨人,立于天地之间,有撑天拄地之能。
横雨贯四时:我是史官,超越寿命极限,通览古今之变。
御光慢岁月:我是先知,掌握物理法则,调节时间流速。
洞维腾八极:我最终成为创世者(或高维存在),洞悉所有维度奥秘,能在多重宇宙中自由穿梭。
这个从“掌控力量”到“掌控时间”最终到“掌控维度”的进程,勾勒出人类精神无限向上的终极梦想。
一首“元诗”
这首诗在“说什么”的同时,也在“做什么”。它用“御光慢岁月”的方式,让读者在阅读这二十个字时,主观上经历了一次时间的膨胀与收缩;它用“洞维腾八极”的结构,让读者的思维在四句诗间跳跃,体验了一次维度的提升。它不仅是描述超时空,更是一次超时空的体验本身。
吕国英先生的这首诗,因此成为了一枚“诗籽”,其中编码着人类从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到工业文明对世界的改造,再到信息文明、智能文明对时空本质发起挑战的整个精神基因序列。
它很短,但其内部的时空是弯曲的,仿佛一个诗意的“克莱因瓶”,我们一旦进入,便很难再找到尽头。这或许就是哲诗最大的魅力——它不提供答案,而是为思维开辟新的战场。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