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夏辞新大谷大酒店,贺伟师指间银针正蘸着幽蓝火苗。那赤星没入咳喘起伏的背脊时,曾子箴言忽鸣:“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针尖携火巡经走穴,竟似仁者以精诚贯通山河——我病骨承此温热,如冻土初遇春溪。
五日前初诊情景已入文卷,此番更见深仁。师搭我虚浮脉息轻叹,取黄纸药包郑重相赠:“《论语》云‘己欲立而立人’,此药家特炼颗粒,润肺当如时雨沃苗。”古谚“情けは人の為ならず”(情意必有回响)如露沁心,惜别时东京友人笑影里,我怀此暖玉赴富士之约。
东京站售票机吐三笺素票,竟成命运谶符。闸机三拒方悟换票玄机,踉跄登车时咳意震得窗棂微颤。自由席窗外田舍如浮世绘卷流转,默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忽觉体虚若断线纸鸢。待广播骤报名古屋,方知误乘急行列车。贾君电中笑语:“弘法にも筆の誤り(圣手亦有误笔),然曾子云‘过勿惮改’。”月台独对暮色,电子屏红光映“三岛18:38”,恰似《孝经》“不敢毁伤”之诫示现——既订不退之宿,当守弘毅之约。
返程列车老妪忽递金平糖,彩纸印“和を以て貴しとなす”(以和为贵)。抵三岛时夜风浸骨,出站却见旅店暖灯如温泉眼。吞服药粉倚窗,忽见富士山影浮于墨空,圣德太子“和”之真谛豁然:仁者之山巍巍,病骨之躯暂寄,原是天地大化。
浸入昭明馆汤池那刻,咳喘如秋叶沉入泉底。水面“逆富士”随波聚散,暗合曾子“止于至善”之象。汤烟升腾间万籁俱寂,迷途药香、误乘车辕、异乡糖粒皆化作命运丝缕,终织就此夜温泉天籁——
客履迷星霜 仁针渡鹤形
驿误弘法笔 泉归曾子庭
万波摇岳影 一药解天刑
汤月浮沉处 奇逢天地心
(注:末句“天地心”化用《周易》“天地交而万物通”,喻病骨得遇天地仁心,逆富士倒影中万物终归和谐)
2025年菊月既望夜于三岛昭明馆汤窗下
作者:曾晓辉,天体物理学博士、雕塑家,中华报业集团及中华时报传媒集团创办人。他于2000年创办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2012年创办《中华新闻通讯社》和《中华摄影报》,并于2017年在伦敦创办英国《中华时报》。他还是《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担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的教授与院长,同时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和世界监督学会会长,以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曾在中国大陆的相关机构(包括广州市政府、广州马会、广东省铁路监理、广东省演出协会、广东省南越国文化研究院)等担任高级职务。其艺术作品广泛分布于全球,已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