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吕国英:曾经征尘洗,才觉静月闲
  • 2025-10-21 10:58:48
  • 作者:庄鸿远
  •    

曾经征尘洗,才觉静月闲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613

庄鸿远

窗外花枝摇,园中鸟语欢。

恍惚铁血重,似闻喧夜寒。

剑敛凝霜色,烽熄霁天蓝。

曾经征尘洗,才觉静月闲。

2024.03.20

 

铁血与静月

——论吕国英诗中的峥嵘岁月与心灵澄明

窗外花枝轻摇,园中鸟语欢鸣。诗人吕国英先生在八行短章中,构建了两个相映成趣的世界——一个是当下安宁祥和的静好岁月,另一个是记忆中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这两种时空在诗中交错叠印,通过“恍惚”、“似闻”、“才觉”等词语的自然流转,完成了从外在景致到内心观照的深刻转换。

剑敛凝霜色,烽熄霁天蓝”——这凝练的十字,将一段铁血峥嵘封存于静好的天光之下。霜色之剑已入鞘,烽烟之天复归蓝,诗人以最节制的笔墨,勾勒出一幅饱含历史质感的精神画卷。那凝霜的剑色,不仅是兵器的寒光,更是岁月打磨出的凛然气节;那雨霁的天蓝,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风暴过后灵魂获得的清明与辽阔。

吕国英哲诗的高妙处,在于他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内化为个体丰厚的生命积淀。“曾经征尘洗,才觉静月闲”,这里的“觉”字是关键——它不是简单的知晓,而是跋涉过峥嵘岁月后的透彻领悟。静月之闲,非庸常之闲,是烈火锻打后真金般的安详;鸟语之欢,非浮面之欢,是穿越金戈铁马后对平凡深刻的礼赞。

这首诗的哲学深度在于,它揭示了和平与安宁的珍贵本质——它们并非岁月的天然馈赠,而是从峥嵘往事中淬炼出的结晶。诗人将激昂与平和、动荡与安宁并置,并非为了比较,而是为了展现生命完整的壮阔维度,是一种历经沧海后的回眸与沉淀。

在艺术上,吕国英采用了一种“举重若轻”的书写。他以花枝鸟语起笔,以静月闲情收束,中间四句将峥嵘过往举重若轻地点染,仿佛不忍惊扰当下的圆满。这种克制与含蓄,反而赋予了诗歌更绵长的张力,让那些未曾言说的壮怀激烈,在读者的心谷中久久回荡。

这首哲诗最终抵达的,是一种将磅礴过往化为内心风景的生命智慧。当诗人将峥嵘岁月融于静月观照,他完成的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超越,更是对生命历程的诗意解答——真正的宁静,不仅在于外在烽火的平息,更在于内心能将所有的雷鸣风吼,都沉淀为滋养精神的雨露。

吕国英用四十个字,搭建了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激昂与宁静的桥梁。走过这座桥,我们方始领悟:每一刻的花枝摇曳,都浸润着峥嵘过往的深沉回响;每一片的静月闲情,都映照着穿越风雨后的澄明心境。这,或许就是这首短诗穿越时空、润泽人心的永恒魅力。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png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九部,著述艺术评论、学术论文上百篇,创作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相关推荐